今年8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二十载春华秋实,二十载砥砺奋进。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殷殷嘱托,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交出了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答卷。
今年8月15日,也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为全面展示十堰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果,持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十堰经验”,近日,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收录汇编《十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敬请关注!
郧阳区:“农文旅商学艺”六业融合促振兴
案例简述:
龙韵村是湖北省首个因南水北调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新建的行政村,安置搬迁群众843户3044人。面对生态资源闲置、产业基础薄弱、搬迁群众增收难等问题。该村依托汉江生态基底与武当文化、汉水文化、移民文化等资源,以“振兴剧场、体验渔场、生态农场、红色馆场、武当秀场”等“五场”为项目支撑,布局“农文旅商学艺”六业融合产业,成功破解传统乡村产业单一、生态资源“沉睡”难题,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6338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50万元。
亮点做法:
一、构建“六业共融”产业生态圈
以汉江生态为基底,整合龙韵共享农场、红色展馆、非遗工坊街等资源,紧扣地方文化特色和潮流新业态,以文化艺术为主轴引入首店、小众店和特色店,营造优质消费氛围,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形成“文化、旅游、商业、农业、研学、艺术”融合发展局面。创新村企合资模式,由村集体与民营企业成立运营公司,实行“免租运营+收益分成”,前期零租金降低创业门槛,后期按经营比例分成,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二、数字技术激活文化资源价值
通过数字文旅创新,打造国内首个超大空间MR项目《黑暗传》(6000㎡互动空间),将国家级非遗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引流占比达40%;开发《元炁武当》数字艺术馆,用光影技术重塑武当文化,亮相北京鸟巢及深圳世博会,让传统文化资源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提升文化吸引力与传播力。
三、利益共享带动村民可持续增收
通过就业创业赋能,孵化村民主理人41家(如国潮编织局、落日咖啡、郧府茶馆、露营基地等),提供455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月均收入从1800元增至2500元;关联产业托底增收,30万棒香菇基地、袜业扶贫车间托起167户增收底线,实现村民从“搬迁安置”到“稳定致富”转变。
经验启示:
郧阳区龙韵村以“生态打底+文化IP+科技赋能”为核心模式,通过数字文旅等轻资产运营降低开发门槛,让闲置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创新村企合资、免租分成机制,快速激活村民创业活力,形成“资源-资产-资本”良性转化路径。同时,同步规划安置区与产业区(如“三高规建”),避免产村分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
联系电话:010-8216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