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白银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为牵引,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来抓,不断深化拓展“11种发展模式”,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农村党员、群众共同努力下,涌现出了一批亮点突出、类型多样、成效明显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现择优编发,供县乡村党组织学习借鉴。
“一红一白”铺就强村富民路——靖远县石门乡石门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践案例
石门村位于石门乡政府驻地所在,面积32.49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059户3724人,常住人口555户1145人。村党委下设3个支部,共有135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9742亩,其中水浇地2370亩。全村主导产业为大枣、枸杞种植,肉羊养殖和劳务输转,共计种植枣树1100余亩、枸杞300余亩,养殖肉羊7500余只。2024年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55万元。
背景概况
初期,石门乡人民靠销售大枣鲜果增加收入,但因大枣产品市场需求不足、附加值低、市场议价权不高等问题,遭遇销售困境,大枣每年滞销严重,群众收入不佳。基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石门乡党委政府牵头落实乡村振兴资金,整合各村集体经济入股,由靖远丝路红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在石门村建成石门乡大枣深加工基地一座,解决了群众销售困境,兜底保障群众收入。
主要做法
近年来,石门村党委按照“抓重点、强基础、树品牌、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导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联动,着力打造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党委领办,“党建+股份制”鼓足集体“钱袋子”
石门村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立足石门“小口大枣”产业基础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按照“组织引领、村社联动、众筹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党建引领、发挥产业凝聚力,政策扶持、发挥产业组织力,合作社带动、发挥产业服务力”的“三力共带”产业振兴模式,以“1+3+N”的形式,成立石门大枣产业联合党委及联合社,将大枣主产区村党组织及合作社负责人全部纳入,建立建强种植、生产、销售三个党支部。
二、抱团发展,扬优势补短板落实增收“金点子”
充分吸收大枣产区的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土专家、在外优秀企业家加入,在党组织、联合社、农户之间建立信任支持和利益联结机制,以此为基础众筹合作,创新创业,启动发展了大枣深加工产业,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各村闲置村集体经济资金、村集体光伏收益等多方资金投入联合社,以“流转+建设+种植+加工+销售+品牌”的运营模式,建成大枣深加工基地,由联合社聘请技术专家指导、雇佣农户投劳、委托经销商代销,生产销售脆枣、蜜枣、炕枣等系列加工产品,延伸大枣产业链条,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愿自觉参与生产、关心关注集体发展、共建共享共同事业,齐心协力建设富足和美乡村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目前,石门乡大枣深加工基地产品销售收入190万元,带动就业45人,兑现村集体分红30.05万元,收购农户干枣15万余斤,鲜枣2.8万斤,支付农户货款82万元,受益农户160户586人。
三、强村富民,集体辐射带动村民过上“好日子”
实施“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石门村党委带领村民学习肉羊最新养殖经验,带动10余户村民从传统的肉羊养殖转型为集约化养殖,每户增收近0.5万元。依托哈思山天然牧场和沿黄水草丰茂区域,科学布局哈思山麓山羊养殖区和沿黄河绵羊养殖区,争取项目资金,在石门村建设肉羊养殖小区1座,示范带动养殖户自行引进优质肉羊品种,肉羊养殖占全乡肉羊养殖8.6%以上。截至目前,全村羊只存栏量7500余只(比2023年底增长30%),年出栏量3200余只(比2023年底增长30%),年产值380余万元,养殖户130余户。预计2024年底羊只存栏量达到8500余只,年出栏量达到4700余只,年产值达到450余万元;2025年羊只存栏量达到9000余只,年出栏量达到5200余只,年产值达到520万余元。
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战斗堡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党委书记为返乡创业年轻人,副书记为返乡本土大学生,副主任为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老村干部,能力、资历、学历结构配置最优化,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二是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组织运行。石门村党委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村集体资产进行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配备财务人员,健全村集体财务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规范管理,强化决策、执行、结果的全程监督。
三是坚持成果共享,增强群众获得感。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石门村党委一直以来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在取得发展成效时,提取村集体经济收益的75%作为公积公益金,其中,70%用于发展生产、转增资本,30%用于集体公益事业、村内活动场所和水路林渠等公共设施维修和日常管护,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
来源:组织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