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岘镇东星村地处白银市区近郊,国道109线、银山路、白榆公路、沿黄快速通道越境而过,交通便利,是典型的城郊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29户2855人。东星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党员9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843亩,居民收入以种植业和房屋出租为主。2024年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39.7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1.86万元。
背景概况
东星村北接白银市区,由于城市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致使农业发展前景不广、养殖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土地租赁和房屋租赁,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与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差距较大。近年来,在向有限的土地资源争取最大效益的同时,东星村紧扣“城乡一体化”建设,利用“城郊”地理优势,依托康养、观光等元素,大力开发“城郊”资源,村集体经济搞得风生水起。
主要做法
东星村依托近郊优势,推动传统农业与旅游、文化相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同时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围绕农旅民宿招引项目,以“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带动村兴民富,让村民们实现增收致富。
一、坚持党建引领,助推集体经济“赋能蓄力”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党组织;产业强不强,关键看发展。一直以来东星村始终把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有力抓手,组织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发展举措,通过反复讨论,确定了以“村委先行、群众跟进、区域聚集”的发展思路。同时,坚持将各类乡土人才聚集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链上,将懂技术的“土专家”、能发展的“田秀才”、有情怀的“带头人”纳入乡土人才队伍,积极培养能力突出的后备干部,群策群力“把脉问诊”、集中智慧“对症下药”,从转方式、调结构着手,对全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组织引导群众走上“致富路”。
二、发挥区位优势,助能集体经济“破题加速”
村“两委”发挥地域优势,直面产业发展瓶颈,研究制定近郊游发展策略。依托现有3万平米湿地优势实施吊地沟水生态修复项目,打造山青、水绿、宜居的新农村;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优势,成立“水岸一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筹资7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约3.96亩、建筑面积668㎡的“水岸一岘”农家乐,涵盖餐饮中心、户外小屋、茶饮小筑、啤酒广场、烧烤露营等经营项目,探索形成“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自2023年7月投入运营以来,“水岸一岘”农家乐营业额收入213.9万元。同时,村“两委”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发挥示范效应,短期内村民自筹投资农家乐4家,累计带动周边群众30余人就业,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三、共享发展成果,助力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始终坚持村民共享集体发展红利,做到发展过程群众参与、发展成果群众共享,坚决落实年初公告、每月公示、季度通报、年底总结制度,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决策事项、发展情况、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激发广大群众参与集体经济组织事务的积极性。转变单一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房东经济”、“土地经济”,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注重辖区老年人康养需求,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筹资298.54万元建设王岘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处,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强化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力度,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通过公开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形成村“两委”集体商议、群众全体决议、党群人人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后,东星村将持续抓实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引领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心针”,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乡村“兴起来”。
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优势,探索形成“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谋划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有效扩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发展效益。
二是发挥区位优势。立足打造金沟河生态景观带资源优势和城郊村区位优势,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出一条乡村美、资源活、百姓富的发展之路,让集体经济发展变得更有“钱景”。
三是推动成果共享。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了村集体服务群众的“底气”,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实施村级公益项目等,既实现了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又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白银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