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近年来,印江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红色引擎”,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培育了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带动“强村富民”整体工作提升。现陆续刊发部分乡镇(街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益探索和典型经验,供基层党组织相互学习借鉴。
以“强村富民”为抓手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刀坝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刀坝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强村富民”工作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乡村治理为保障,不断推动“强村富民”工作走深走实。
基本情况
示范村1 来安村
来安村位于刀坝镇东部,海拔700米,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印江县城40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组431户1538人,有党员33名,全村国土面积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3.78亩。来安村立足资源优势,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庄和农业有限公司100万元发展肉牛养殖,年分红5万元,入股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万元发展黄精,年分红1.5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种植沃柑250亩,同时,还发展种植订单辣椒300亩、茶叶200亩;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实施种植山桐子600亩。利益联结80户,带动就业3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8.5万元,收益6.5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69.36万元,收益8.18万元。
示范村2 毛坝村
毛坝村位于刀坝镇东部,海拔690米,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印江县城42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289户861人,有党员28名,全村国土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6.9亩。毛坝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黔峰农业有限公司30万元发展精品水果加工,年分红1.5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种植沃柑230亩;成立村级强村富民劳务公司,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承接订单辣椒收购,今年实现经营性收入54.93万元,收益0.67万元;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发展肉牛代养71头,实施种植山桐子400亩;利益联结48户,带动就业5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5.5万元,收益3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78.93万元,收益4.27万元。
示范村3 下寨坝村
下寨坝村位于刀坝镇西北部,海拔650米,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距印江县城48公里。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603户2217人,有党员28名,全村国土面积8.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0亩。下寨坝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种植沃柑270亩,发展大棚种植54亩;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承接39.6万元通组公路修复项目1个,同时实施种植山桐子550亩;利益联结109户,带动就业4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6.28万元,收益4.3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77.38万元,收益5.4万元。
示范村4 罗南溪村
罗南溪村位于刀坝镇东部,海拔600米,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距印江县城52公里。全村共有15个村民组389户1316人,有党员24名,全村国土面积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8亩。罗南溪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万元发展黄精,年分红1.5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承接订单辣椒和花椒收获;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实施种植山桐子420亩;利益联结85户,带动就业3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6.45万元,收益3.1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65.6万元,收益3.41万元。
示范村5 安家坝村
安家坝村位于刀坝镇中部,海拔662米,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距印江县城45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448户1726人,有党员20名,全村国土面积10.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亩。安家坝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种植订单辣椒130亩、茶叶1016亩,种植山桐子370亩;投资49.3万元在印江西南商贸城购买门面,年租金0.8万元。利益联结113户,带动就业5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6.3万元,收益4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65.96万元,收益4.45万元。
示范村6 共和村
共和村位于刀坝镇西北部,海拔880米,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印江县城55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组303户1080人,有党员20名,全村国土面积5.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35.26亩。共和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万元发展黄精,年分红1.5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种植订单辣椒100亩;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实施种植山桐子150亩,发展肉牛养殖80头。利益联结56户,带动就业2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5万元,收益4.15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6.5万元,收益14.1万元。
示范村7 白金村
白金村位于刀坝镇北部,海拔920米,距镇政府驻地14公里,距印江县城66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393户1283人,有党员24名,全村国土面积8.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7亩。白金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大户”模式,将1600平方米养殖场出租给本村大户发展养殖肉牛160头,同时入股66.75万元,年收取租金和入股分红6.3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万元发展黄精,年分红1.5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200亩用于风电项目;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实施种植山桐子800亩。利益联结109户,带动就业3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8.58万元,收益4.25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5万元,收益19.55万元。
示范村8 核桃坪村
核桃坪村位于刀坝镇东部,海拔800米,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距印江县城40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342户1176人,有党员20名,全村国土面积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4亩。核桃坪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万元发展黄精,年分红1.5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大户”模式,将16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出租给本村大户发展茶叶加工,年收取租金0.8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种植订单辣椒150亩、茶叶360亩;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实施种植山桐子450亩。利益联结78户,带动就业2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35.68万元,收益3.2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8.44万元,收益3.86万元。
示范村9 玉岩村
玉岩村位于刀坝镇西部,海拔765米,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距印江县城49.8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组361户1208人,有党员24名,全村国土面积8.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6.75亩。玉岩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5万元发展黄精,年分红1.25万元;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400亩发展种植黄精,600亩用于风电项目;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实施种植山桐子670亩。利益联结93户,带动就业2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0.25万元,收益4.55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61.10万元,收益32.89万元。
示范村10 庙坪村
庙坪村位于集镇北部,海拔810米,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距印江县城59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221户747人,有党员21名,全村国土面积8.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20.65亩。庙坪村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模式,入股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40万元发展黄精,年分红2万元;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发展肉牛代养57头,实施种植山桐子400亩。利益联结58户,带动就业2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2.28万元,收益4.6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45.22万元,收益5.02万元。
主要做法
01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应七大提升行动成立7个工作小组,在镇党建办设立综合专班,由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党建办、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关人员联合办公,10个示范点分别明确1名领衔领导、1名业务指导员、1名财务指导员负责统筹推进,逐步形成了“一办七组一专班双机制”运行模式,有效畅通了工作运行机制,保障了“强村富民”工作推动实施。二是强化村级队伍建设。以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为契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全面了解和掌握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履职情况,努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两委”班子队伍,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充分发挥镇级党校作用,不定期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将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纳入培训内容,全面提升村干部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三是强化后备力量培养。按照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训储备三年行动工作要求,围绕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工作作风、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带富能力等6个方面,着重从优秀毕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及时建立信息台账,严格落实“2+1”帮带机制,积极选派优秀后备干部赴其他省、市、县进行跟岗锻炼,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共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56人,选派优秀后备干部赴市内其他区县跟岗锻炼1人。
02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筑牢集体经济根基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紧扣全镇“2+3”产业发展布局,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采取“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户”“村级集体经济+大户+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山桐子、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念好“致富经”、铺就“振兴路”。截至目前,全镇共计发展种植山桐子15000余亩、茶叶3800余亩、中药材4500余亩、精品水果2500余亩,养殖肉牛3000余头、家禽1.8万羽。二是精心谋划富民产业。立足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紧盯辣椒、南瓜等产业“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以“订单产业”为突破口,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积极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以企业为龙头、村级集体经济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不断推进“强村富民”工作提质增效。同时,大力推广“稻油轮作”种植模式,充分减少“冬闲田”的荒置,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今年来,发展种植订单辣椒2200余亩、订单南瓜300亩,“稻油轮作”规划种植10500亩。三是全力盘活闲置资产。扎实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对各类资源、资金、资产进行全覆盖摸底清查,实行台账登记管理,做到“三资”底数清、情况明,并结合产业资源实际,加强分析研判,坚持“集体资产不流失,闲置资产不浪费”的基本原则,采取“功能作用转换一批、能人带动发展一批、节约资源回收一批”的方式,让闲置资产“活”起来。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全镇28个村的“三资”清理工作。
03坚持以基层治理为保障,树牢“强村富民”理念
一是聚焦文明新风。充分发挥群众在村级发展的主体作用,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村规民约的修订中来,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依托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新风尚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镇28个村均修订完成了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文明新风集中宣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150余次。二是聚焦乡村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用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将全镇科学划分为58个子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长、1名以上专职网格员、1个“十联户”单元推荐1名联户长,多名兼职网格员,搭建起“1+1+1+N”服务模式,围绕民生服务、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做细、做优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来,开展理论宣讲90余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80余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三是聚焦典型选树。积极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工作模式,通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尊老爱幼、环境卫生示范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乡风,达到“选树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的良好效应。截至目前,全镇选树孝老爱亲道德模范5人,各村评选文明家庭86户,文明新风尚不断形成。
经验启示
01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基层党组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桥头堡”,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增强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02产业发展,夯实发展基础
要积极寻找产业发展新突破,依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和发展群众能够直接受益、短期见效、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03基层治理,提升发展效能
要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群众脑袋和口袋“双富”。
来源:县“强村富民”工作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