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首页

  • 研究所介绍 研究所介绍研究所动态研究所领导研究所架构

  • 城市资讯 头条推荐地市资讯县市区资讯乡镇街道资讯图片新闻

  • 天和经济研究所大讲堂 大讲堂介绍精彩内容视频回放

  • 课题研究 研究领域指数排名研究成果

  • 会议活动 活动预告活动回顾品牌推广

  • 宣传推介 招商服务招商动态招商项目库企业推介

  • 天和数据库 理论报告库案例库数据库

    注册
      
      忘记密码
  • 天和数据库
  • 数据库案例库理论报告库
  •   位置:首页 > 天和数据库 > 案例库
  • 五河县:数字赋能传统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信息来源:城乡统筹规划网 发布时间:2025-10-10

    在皖北五河县,一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农业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耕模式。从沱湖畔的蟹塘到亚洲最大单体牧场,从“经验种养”到“数据驱动”,五河县通过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数字渔业:从“靠天吃饭”到“屏上管理”

      沱湖边的“老把式”朱凡堂如今已习惯坐在办公室里管理蟹塘。他所在的盛堂水产养殖数字工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水体溶氧、酸碱度、氨氮数值的实时监测,甚至能通过AI算法预测病害风险。“过去守在塘边风吹日晒,现在点点屏幕就能掌握所有数据,每亩还少用20斤肥料,增收100元。”朱凡堂的感慨,折射出五河县数字渔业的蜕变。

      2023年,五河县投入油补资金支持6家企业建设数字渔业,总面积达4390亩。申集镇黄李村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更引入“四情”监控系统、北斗基站等技术,实现稻田养甲鱼的综合种养模式,亩均增收超300元。目前,五河县已建成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1个、数字农业工厂2个,渔业物联网技术普及率显著提升。

      二、智慧牧场:数据驱动的“超级大脑”

      在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的牧场里,4万头荷斯坦奶牛佩戴着智能脖环,其活动量、反刍时间等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云平台。“以前靠饲养员经验判断发情期,现在系统精准预警,配种成功率大幅提升。”牧场工作人员赵中要介绍。这套投资5000万元的智能化系统,让牧场管理效率提升60%,2024年原奶产量达29.01万吨,产值11.60亿元,成为全国智慧牧场标杆。

      五河县依托国家畜禽智慧养殖数字农业创新中心,推广智能饲喂、环境监控等技术,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形成生猪、稻渔等优势产业集群。沱湖乡浍河村通过成立村办渔业服务公司,承接沱湖捕捞业务,让“三无渔业村”实现年服务收入超百万元。

      三、系统改革:“1+4+N”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五河县的变革并非偶然。2021年启动的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以“1+4+N”模式为框架:

      1个专职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建立长效机制;

      4大专班:聚焦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农民增收、乡村治理;

      N个协同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实施数字农业、电商物流等工程。

      试点三年间,五河县整合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亿元,形成5亿元投入合力。成果显著:

      经济指标:试点区GDP年均增长12.5%,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村占比61.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

      数字覆盖:乡村治理数字平台、电子商务、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

      生态效益:通过“智慧渔政”平台和“雪亮工程”,非法捕捞无所遁形,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四、从“盆景”到“风景”:乡村振兴的普惠之路

      五河县的改革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县级电商中心、130个村镇服务网点,培训电商人才200余人次,带动1200户农户线上增收。小圩镇四陈村引入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团队,研发水稻、小麦新品种30余个,亩均增产15%。

      更值得关注的是,五河县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沱湖乡大岗村推行“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参与率达95%。这种“数字善治”模式,让乡村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大家的事大家办”。

      五、未来展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

      五河县的实践证明,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24年,全县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7%,高新技术企业达97家。未来,五河县将继续深化“5G+智慧农业”应用,推广食用菌循环生产、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力争到2025年建成12.45万亩高标准农田,让数字农业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

      从蟹塘到牧场,从田间到云端,五河县正以数字为笔,书写着传统农业转型的生动答卷。这场变革不仅让“老把式”们拥抱新生活,更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


    上一条:广东省城乡融合典型案例:佛山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四个转变”
    下一条:深化文旅融合 加快产业勃兴:会昌有戏 风景独好
    相关文章
    “温泉+”赋能冬季旅游案例2025-03-20
    天和案例库:乡村振兴 · 8个乡村村落改造更新案例2024-06-24
    天和案例库|龙川县:组建“强村公司”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024-10-14
    天和案例库: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中国数字乡村第一村”经验做法2024-07-02
    天和案例库: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未来乡村”经验做法2024-07-01
    天和案例库: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城乡融合发展的“姚庄模式”2024-12-03
    天和案例库:12位百强县县委书记最新分享——县区如何抓招商抓产业抓项目?2024-11-12
    天和案例库:“农村土地综合改革”10个典型案例公布,这些地方入选2024-11-13
    天和案例库: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渭南蒲城县2024-09-18
    天和案例库:幸福镇幸福村:党建领航,开创幸福村振兴新篇章2024-12-22
    天和案例库:完整社区建设案例—杭州市滨江区缤纷社区2025-02-05
    天和案例库: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打造“幸福红立方”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024-09-04
    天和案例库: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深耕茶产业 聚力“一片叶子”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壮大: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2025-01-15
    天和案例库: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城乡融合发展的“姚庄模式”2024-12-25
    产业支撑 工业剑阁乘风而起2025-03-24
  •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送到至cntianhe@sina.com
    CopyRight©2024 cntianh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和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
    联系电话:010-8216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