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找到自己独特的融合点。小切口,深挖掘,不追求大而全,从一个优势业态(如一种非遗、一种特产、一类景观)深度切入,做精做强。引进专业运营团队进行市场化运营。完善交通、通讯、环境等吸引游客的基本保障。注重可持续性:平衡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生态保育和社区福祉。
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九:独特地方性文化,作最大的差异化定位;挖掘本县最具潜力的核心资源(自然、文化、产业、区位等);创新业态与产品设计深度融合后产生的新体验和新价值;强化体验与互动,突出设计参与性强、互动性高的项目;完善配套与服务设施;运用智慧旅游、AR/VR、新媒体营销等手段;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确保可持续发展;品牌打造与精准营销;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

安吉县作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典型山区县,既无世界级自然遗产,也无深厚历史遗迹,却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榜首。其突围路径对非资源禀赋县具有极高借鉴价值,核心在于将“劣势”重构为“新禀赋”,具体策略如下:
自然景观,仅有普通竹林、丘陵,九寨沟(顶级山水)历史文化,无5A级古迹/名人故居,曲阜(孔子故里),区位交通,距沪杭车程2小时,昆山(上海卫星城)。跳出“有什么卖什么”的传统思维,转向 “缺什么造什么、小资源大升级”。

一、突围路径:用“无中生有”重构四大新禀赋。
1.生态禀赋升级:把“普通山水”变成“硬通货”;2.文化禀赋再造:从“零IP”到“超级符号”;3.产业禀赋重构:跨界嫁接“非旅基因”;4. 区位禀赋突破:把“边缘劣势”变“生态优势”;
二、政策创新:制定规则。
全国首发《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为千个村镇提供设计服务。设立“生态银行”,收储碎片化资源(闲置农房/林地),打包开发后村民分红。人才逆流,让年轻人回乡“玩创意”,大学生返乡等激励政策,集中火力打造1个顶流IP,Hello Kitty乐园引进策略,承诺“全球首个竹纤维主题乐园”(差异化打动日本三丽鸥)。
三、产业跨界嫁接能力:用“竹纤维+Hello Kitty”重构产业基因。
第一产业跨界,农田变剧场,白茶园+文旅,溪龙乡茶园植入沉浸式戏剧《白茶恋歌》(游客白天采茶、夜间观演)。第二产业裂变,工厂即景区竹产业三级进化,原竹加工,开放工厂参观通道;竹印象科技,竹纤维宇航服材料研发, 文旅融合,熊猫馆+竹艺酒店+全竹宴餐厅。第三产业无中生有,引入超级IP Hello Kitty乐园运营策略,流量嫁接,绑定上海迪士尼推出“双园联票”(引流长三角客群)产业链延伸,配套建凯蒂猫竹纤维玩偶工厂,开发竹林主题过山车,经济效益,带动周边民宿单。
四、全民共享设计
1.资源变股权—创新产权设计,鲁家村模式,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旅游公司以资金、运营入股。2.就业四类参与通道,留守老人民宿保洁/农产品分拣,建余村“银发驿站”,返乡青年直播带货进行文创设计,“90后竹艺师”年销千万,传统农民,家庭农场主,鲁家村葡萄园主年入过几十万,残障人士组建非遗手工艺合作社,3.决策民主化—三会制度村民议事会,审议重大项目(如Hello Kitty乐园选址),乡贤理事会,引入专业人才参与规划,股民代表大会,决定分红比例。4.共享成效,大部分农民收入直接来自文旅产业链,村民对旅游开发支持率高达90%。
五、多业态融合的六大实践路径
1. 文旅+生态修复:把污染地变成“网红打卡地”。案例:天荒坪镇废弃矿坑→改造为江南天池景区(抽水蓄能电站+星空露营基地)。
2. 文旅+乡村活化:让空心村变“全球最佳旅游乡村”。余村,石灰岩矿场(粉尘蔽日),“两山”理论发源地+生态研学基地,成为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鲁家村,负债一百多万的空心村,成为“田园综合体”,观光火车串联18个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几百万元,蔓塘里,留守老人聚集村,大地艺术光影秀+文创茶馆,夜间旅游收入递增。
3. 文旅+创意设计:竹产业从“编篮子”到“造房子”。传统竹业:原竹粗加工,融合升级,设计赋能,与央美合作建竹文创中心,开发竹建筑、竹纤维科技产品,产业链延伸,安吉竹产业年产值180.28亿元,同比增长8.65%,产品出口至美国、越南、日本、荷兰等多个国家。文旅变现,竹博园景区(大熊猫馆+竹艺酒店)年收入破亿。
4. 文旅+影视娱乐:无中生有打造“流量引擎”借势IP,依托《卧虎藏龙》取景地标签,建设中国大竹海景区(玻璃栈道+竹林飞跃),创造IP,引入亚洲首座Hello Kitty乐园 (非本土IP),年吸引游客几十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房价翻几倍。
5.文旅+数字科技:智慧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智慧旅游平台,一键预约全县一百多个个村庄景点,AR导览还原古村落历史,直播电商矩阵,“安吉优品”平台带动白茶、笋干线上销售年破几十亿元,农民手机变“新农具”。
6.文旅+绿色工业:把工厂变“体验馆”,工厂改造为竹产业观光园,游客可体验竹材CNC雕刻、定制竹家具。
六、治理创新:刚性红线与柔性智慧
安吉实验的背后,是刀刃向内的制度革命。生态红线管控,新项目“生态一票否决”,近三年拒批投资大额度的潜在污染项目。数字化治理平台,“文旅大脑”实时监测全县6万张民宿床位,客流超载自动触发分流。品牌共生机制,千家民宿共享“宿在安吉”品牌,高端民宿向农家乐分流转介客源。

七、核心启示:
1. 拒绝“资源宿命论”:水质Ⅰ类、空气纯净、竹林连片——这些 “基础生态”经过量化、包装、交易,就是新资源。2.用“跨界指数”替代“资源等级”,竹产业+文旅+科技的“产业杂交”比“单一资源”更有爆发力。3.让政策成为“资源生成器”,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标准。 4. 流量靠“借”,留量靠“造”, 借势《卧虎藏龙》引流,再用 Hello Kitty乐园和AR竹林游戏制造深度体。
杨晶,文艺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于文艺美学,青年消费与旅游,全球化与旅游文化研究。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
联系电话:010-82169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