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包括既有建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老旧街区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传承等8个大类41个案例,我市共有2个项目入选。现将我市入选的案例进行展示,供各地学习借鉴。
浙江省杭州市沿江景观带公园更新项目

杭州市沿江景观带公园实景
所在区位:杭州市滨江区钱塘江南岸
项目规模:全长约12公里,用地面积约67.29公顷
总投资额:约10.5亿,均由区属国有企业自筹
四至范围:东至七甲闸,南至闻涛路,西至东信大道西,北至钱塘江
起始时间:2021年6月开工,2022年12月全面竣工

项目四至范围图
更新前,杭州市沿江景观带公园绿地亲民性、通透性较差,绿化景观杂乱,配套设施单一,整体景观较为传统,缺乏特色亮点。2021年起,滨江区围绕迎亚运、全民健身两大主题,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的实际需求,以“城市切片、超级海塘、橙蓝丝带、便民驿站、健身公园、智慧滨江”六大板块为核心,实施沿江漫步道、景观步行桥、公园、驿站改造提升,沿江城市界面有效改善,全线涵盖文化艺术、商业配套、体育运动、亲子休闲、萌宠生活等多元功能,便民、利民、惠民基础服务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实现从“亚运会”到“亚运惠”,成为了功能丰富、融入市民生活的绿色休闲廊道和国际公共滨水空间。 全新打造6个自然景观公园,打通20余条腹地通道,增加多处景观节点,景观(绿植)系统整体种类丰富,季节性强,沿江区域景观性显著提升。 提升后的滨水生态环境 完善设施配套,增强沿江便民性 完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结合智慧跑道、智慧灯杆、智能AI、智能夜游等元素,对沿江的跑步道、骑行道、漫步道全面提升改造,构建4.5公里的“橙蓝丝带”慢行系统。全新打造多功能运动公园1个、专业运动公园1个、综合性运动公园1个,新增儿童设施节点10余处,新建、改造便民驿站共12座,提高了设施便民性,满足全龄段居住生活、文体休闲的多元需求。 临桥巷运动公园 沿江运动公园 沿江儿童活动场所 “橙蓝丝带”慢行系统 实施安澜提标,加强防洪安全性 结合彩色艺术混凝土消浪平台,将七甲闸至萧山排灌站段约4.5公里的海塘标高提升至10.3米,该段环杭州湾海塘防御标准从100年提升至300年一遇,有效提升沿江区域的洪水防护和治理水平。 海塘安澜提标改造 二、经验做法 绸桥桥梁顶推工艺 区属国有企业作为实施主体,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根据500米服务半径原则,改造提升沿江驿站6个、新建6个,均已完成招租并陆续开业运营,引入咖啡、餐饮、书吧等多元业态,形成沿江商业氛围,以租金反哺更新投入。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最美、最长的沿江景观公园,满足周边居民需求、丰富为民服务设施,串联文化、旅游、体育资源,通过马拉松、樱花跑、等各项体育活动,以大文化构建大服务,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文旅消费,带动“美丽经济”增长。 沿江驿站“云渡驿” 沿江驿站“涧石驿” 十里春风 樱爱而行—樱花跑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
联系电话:010-82169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