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秦时常熟属吴县,梁大同年间始名常熟。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称号,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常熟荣获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等荣誉,全市常年位于中国县域经济的前列。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常熟县建制,以常熟全境设立常熟市(县级),归苏州市管理,常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后获批的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县级市,揭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撤县设市让常熟正式确立了城市的发展战略和方向,40多年来,常熟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上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县域发展的样板城市和坐标城市。
常熟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依托以“高铁、高速、高架”为一体的交通体系,全面融入上海、无锡、苏州、南通半小时经济圈和南京、杭州1小时经济圈。便捷的交通,相邻的距离,使得常熟在基础设施方面就能更好地承接大城市外溢的产业,是很多投资人首选的目的地。
从上世纪的“碧溪之路大家走”到外向型经济风起云涌,再到这两年的战略性创新产业集群,常熟市的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三大千亿级产业先后崛起。从“十二五”开始,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就始终是常熟的三大支柱产业,至今已成为常熟体系最完备、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此外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从1983年到2023年,短短40年,常熟产业经济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让这座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大千亿级产业“资历”最老的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常熟传统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历经30余年发展,常熟服装城目前已经是华东地区产业链最完整、交易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常熟的碧溪镇是全国起步较早的纺织产业集群地,上世纪80年代,碧溪就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集体同富裕”的“碧溪之路”享誉全国,开创了乡镇企业发展的“苏南模式”,碧溪纺织业的发展也由“家家有横机、户户织毛衣”的传统民间产业转变成为以毛衫和化纤为特色的纺织服装集群化发展道路。碧溪先后荣获 “中国毛衫名镇”、“中国化纤名镇”等多项荣誉称号。1984年2月25日,《人民日报》更是在头版头条刊登《碧溪乡发展农副工建成新型集镇》的报道。
常熟最为知名的纺织服装品牌便是波司登,从11个人8台缝纫机起家的小作坊,到享誉全球的国际知名品牌,1976年创立的波司登,不仅是常熟民营企业发展的先进典范,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07年9月,波司登羽绒服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波司登从2018年提出“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重塑“羽绒服专家”的形象以来,持续在保暖面料的创新方面引领整个行业发展,在产品方面持续创新,以爆款打造提振品牌势能。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前六个月内,波司登集团收入稳步提升20.9%至约人民币74.71亿元;集团净利润稳步提升25.1%至约人民币9.18亿元,自2018 年战略转型后,集团营收和净利润连续6年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经营溢利增速再次快于收入增速,经营溢利率提升至16.5%。曾经深陷闭店危机的波司登,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
纺织服装行业在电商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新趋势,常熟的服装产业逐渐掌握了新零售的打法,从最初变化营销手段,到深度挖掘数据转变生产方式,常熟纺织服装产业搭上了直播电商兴起这班快车。2021年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70亿元。2022年,抖音电商产业带助力计划落地常熟,帮助常熟打造纺织服装产地名片,目标是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带销售额增长300%,打造100个产地领头商家。
常熟曾是“服装之都”,也是“汽车之都”,汽车行业成为常熟新旧动能转型升级的亮点。从丰田汽车到后来的三菱、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常熟已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400多家,构建起了一整条的汽车产业链,单是汽车产业一个县就做到了千亿规模,集聚了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多家世界知名品牌汽车提供配套服务。常熟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服装城”到“汽车城”,常熟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集群越来越多,优势产业越来越明显。常熟已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超过400多家,年产业营收超千亿元,逐步构建起集研发设计、整车生产、核心零部件制造、汽车后市场为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
在装备制造领域,海洋电缆创造世界纪录,冶金装备向全产业链延伸,智能生产助推装备制造迈向高端。依托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园,亨通电缆、普氏电机等一批龙头制造业企业落户生产,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迅猛,也带动了周边的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具特色,富有规模,结构合理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园连续多年被评为特色产业园区。此外,“苏州·中国声谷”落户常熟3年来,先后被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州市“十四五”规划,成功创建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从声谷发展的各种要素重组中,能感到未来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强劲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常熟。
另外,常熟在新兴产业上早已多面布局。常熟市电子氟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氟材料生产及进出口基地,是全球氟产业链最长、聚集度最高的氟材料工业园区。常熟市前瞻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短板弱项,是国内较早关注和布局氢能产业的城市,已基本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