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岳阳的平江,有一种看似普通,却声名远播的美食,那就是平江辣条。小小的辣条,已经成为平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如今,被称为“中国辣条之乡”的平江县,在辣条产业方面,目前拥有“飞旺”“玉峰”“食为先”3个“中国驰名商标”,双仔、新翔宇等30多个“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省名牌产品”。现有辣条生产企业1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6家,2023年总产值达149亿元左右,辣条产业提供了10万余个就业岗位。
平江,虽只是一个小县城,却有着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创新精神。辣条,这一独特的零食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大产业。曾经,辣条只是平江人在传统小吃基础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香辛料,经过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那红红的色泽、诱人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让人一尝难忘。从街边的小作坊起步,平江辣条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平江辣条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据《平江县志》记载,平江的食品工业是传统产业,清朝康熙年间,由何维丰首创的食品被列为宫廷贡品,而其中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酱干更是久负盛名。1983年,三市镇人首次在酱干中引入芝麻、辣椒做辅料,创新出麻辣酱干,这为后来辣条的诞生奠定了口味基础。
时间来到1998年,这是平江辣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湖南发生特大洪灾,农产品损失惨重,酱干的主要原料黄豆价格大幅上升,酱干产业因此遭遇原材料短缺的瓶颈。此时,具有创新精神的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三人开始在农贸市场上寻找取代黄豆的合适食材。他们发现市面上最便宜的原材料非面粉莫属,于是从做米线的工艺中获得灵感,李猛能从县城买回来一台旧的米线加工机器,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研制,做出了一种接近于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他们创造性地把平江酱干的制作工艺运用于新产品中,在面筋制品上增添了咸味与辣味,“麻辣面筋”也就是最初的辣条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
进入21世纪,平江人开始走出湖南,辣条企业全国开花。企业们开始注重品质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从传统的麻辣口味到如今的多种口味并存,如孜然味、五香味、甜辣味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包装设计上也更加时尚、精美,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甜辣味辣条。北方人对辣的接受度低、喜欢甜,当地辣条企业为了迎合北方人的口味,改变了平江辣条的麻辣风味,在麻辣味的基础上加甜、加香、减辣,形成了甜辣味辣条。因此,北方辣条与发源地平江的“麻辣”有了口味区别。
接下来的发展,平江县辣条行业整体走上了“提质升级”的道路。2015年12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平江县“中国面筋食品之乡”称号。2019年12月,有关辣条生产的国字号标准出台,明确要求辣条彻底和防腐剂“说再见”,且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新标准的严格要求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辣条逐渐撕掉了“垃圾食品”的标签,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如今,平江辣条已经成为了平江的一张亮丽名片。平江辣条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美味的口感,更在于背后无数平江人的努力和奋斗。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将一个小小的零食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产业。全国辣条总产值 600 亿元,平江县占比就达到了200多亿元,不起眼的小小辣条产业无疑已经成为平江的支柱产业,平江也成了当之无愧的“辣条王国”。小县城里的大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