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行国有企业经济增加值核算,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性举措。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一种衡量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能力的指标,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与以往的营业收入、利润等绩效考核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考量的是企业创造的真实利润,它涵盖了资本成本范畴内的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真正体现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更加真实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优劣,全面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绩效,从而激励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升综合效益,增加市场价值和股东回报。
EVA核算的优势和特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概括:第一,简化了企业为满足多目标经营的决策复杂性,仅用一项指标就将规模与质量、效率与成本、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的各种决策连接起来,破解了多目标经营下难以兼顾、取舍的决策困境。第二,向股东和市场提供了更加真实准确的价值评判信息,EVA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每一个会计年度创造或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解决了传统考核中忽视资本成本,导致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盈亏状况的问题,比其他指标能够更加有力地解释企业价值。第三,促进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EVA考核体系下公司经营减少了各治理主体及职能部门因不同目标和利益诉求导致的沟通成本,使提升企业整体EVA成为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唯一价值判断。第四,有助于构建更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EVA考核体系下,管理层决策、员工行为等与股东利益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既体现经营者价值,又保障股东权益,实现了双赢的激励效果。第五,有利于加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风险防范能力,EVA考核能够有效抑制盲目融资抬升债务资本、短视决策牺牲长期利益等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回归技术研发、管理优化、产品创新的价值创造本源,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于引导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方式在连续变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变迁路线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每个阶段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国有企业改革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重点紧密相关。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2年期间,以产值和利润考核为主;第二阶段是1993年至1999年期间,探索建立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系统;第三阶段是1999年至2003年期间,主要实施国有资本金绩效考核体系;第四阶段是2016年至今,提出了国有企业分类考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EVA考核有效抑制了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了投资效率、优化了资本结构,强化了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指标,这些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关注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深刻认识EVA核算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推进EVA核算体系在国企绩效考核中的建立和应用,对于圆满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至关重要。
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优化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EVA评价体系。业绩评价体系不是静态的标准,而是动态的方法,只有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才能够达到科学评价的理想效果。目前,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市场环境还没有达到比较完善的水平,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影响了资本成本计量的准确性;二是EVA价值评估需要调整的会计项目较多、数据精确度要求较高,资本成本的计算难度大、准确度有待提升;三是EVA价值评价通常基于财务指标,忽略了生产经营过程及其他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有其特殊性,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经验,要把EVA核算理念真正落在实处、取得预期效果,必须结合实际进行EVA的“股权特性”“行业适用性”“企业针对性”“指标系统性”等适用性改造,完善考核配套体系,构建起股权结构、行业特征、企业特点、发展战略等要素综合统筹、科学完整的价值评价框架,才能真正发挥EVA考核的优势。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