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首页

  • 研究所介绍 研究所介绍研究所动态研究所领导研究所架构

  • 城市资讯 头条推荐地市资讯县市区资讯乡镇街道资讯图片新闻

  • 天和经济研究所大讲堂 大讲堂介绍精彩内容视频回放

  • 课题研究 研究领域指数排名研究成果

  • 会议活动 活动预告活动回顾品牌推广

  • 宣传推介 招商服务招商动态招商项目库企业推介

  • 天和数据库 理论报告库案例库数据库

    注册
      
      忘记密码
  • 天和数据库
  • 数据库案例库理论报告库
  •   位置:首页 > 天和数据库 > 理论报告库
  • 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信息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4-08
    成长春

    目前,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我国现有制造业集群发展实际,补齐短板,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和影响力,通过产业链协同、资源共享和创新生态构建,形成高度集聚、高效分工、高度开放的区域性产业生态系统。放眼全球,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普遍在以下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空间集聚的竞争力。制造业集群由局部地区的点状、块状组团演变为带状、网状组团的集合;从地方性生产、贸易、创新网络逐渐深度嵌入全球网络,并成为重要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本国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和耦合共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链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产业关联的竞争力。制造业集群从以实物、实体、实业为主的物理链式产业关联,走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实结合网状产业关联;从由制造业为主的集群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共生的产业集群,并催生出一批新的产业业态。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在集群内外的流动以及联系方式得以优化,集群逐渐在国际分工中形成比较优势。

    创新功能的竞争力。制造业集群的创新范式从集群内单一主体开展知识、技术、管理创新,演化为多主体围绕共同目标组成协同创新系统,形成了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主导的“全球创新网络+知识创新网络+研发网络+产业创新网络”集群创新格局。促进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推动集群产业率先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往往能够实现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竞相提质增效进而提升竞争力的良好局面。集群从地方市场、区域市场逐步走向全球市场,孕育出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领先企业、核心技术、主流产品和先进标准。

    近年来,我国充分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扩容,数量已达80个,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但还要看到,与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相比,我国多数制造业集群仍存在差距。

    一是在价值链中的位势不高。我国依靠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所从事的生产制造工序环节仍有不少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这导致一些制造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对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跨国公司产生高度依赖,被锁定在低附加值环节。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制造业集群单纯追求规模、产值的扩大,对集群内高新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不足,技术原创性较差,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集群发展后劲不足。此外,不少制造业集群与大学、研究机构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大学、研究机构尚未成为集群创新的重要来源。

    三是融合发展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发展制造业集群的经验不足,缺乏科学规划与引导,过度依赖政策优惠,导致产业关联度不高的企业盲目集聚,企业间缺乏合作,难以互补发展。一些集群促进机构功能发挥不足,无法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产品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影响了集群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四是国际化程度不足。一些制造业集群的品牌与市场渠道建设滞后,缺乏全球领军企业;全球合作网络尚不健全,跨区域集群协同机制不完善,集群的国际化要素流动效率偏低;对国际规则适应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在数据跨境流动等新兴领域的合规成本较高。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拥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一,优化集群内部生态。制造业集群的理想生态是集群内要素高效配置、创新协同、动态适应,以吸引更多上下游优质企业,实现空间集聚的竞争力。因而,需通过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重构集群组织形态,优化数字要素配置,提升集群效率。还可打造虚实交互的虚拟集聚体,构建智能柔性生产体系,建立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推动产业集群从地理集聚向价值共生演变,实现“物理空间重组+数字空间再造”的双重变革。

    其二,推动集群网络化发展。构建多维度协同发展网络,能够推动制造业集群从“物理集聚”向“化学融合”跃迁,提升集群在产业关联上的竞争力。因而,要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补链”与“强链”,完善升级产业链条,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提升物流运输、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水平,实现集群的生产与服务功能相结合。加快建设功能健全、类型丰富的中介组织体系,为集群发展添加“润滑剂”与“黏合剂”,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其三,强化集群技术创新。制造业集群创新功能竞争力的提升既依赖于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也取决于产学研协同水平。要推动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重点产业链倾斜,支持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跨界创新生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其四,提升集群国际化水平。提升制造业集群的全球市场竞争力,要求集群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培育自主可控的全球价值链主导能力,实现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模式输出的转变。因而,要深化跨国产业链协作,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拓展海外市场渠道,支持集群企业“组团出海”,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模式发展,提升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可设立集群国际化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研发合作,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制度试点,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打造世界级“链主”企业,发展专业化服务机构,支持本土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作者系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条:筑牢低空经济安全屏障
    下一条:黄承伟:深化改革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关文章
    天和理论报告库: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2024-12-31
    天和理论报告库: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2024-12-20
    天和理论报告库:何艳玲 |人民理论研究论纲2024-08-30
    天和理论报告库|代志新等:税收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2024-11-27
    太原市迎泽区委书记李慧:千年府城 向“新”而行2024-06-24
    天和理论报告库:县域冠军产业是怎样炼成的?2024-08-27
    天和理论报告库:甘肃构建理论大宣讲工作格局现状的调查及对策建议2024-09-30
    天和理论报告库:广东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对策2024-06-24
    天和理论报告库:产业链链主支撑产业链安全的理论逻辑与模式选择2024-09-26
    天和理论报告库:“五策联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12-12
    天和理论报告库: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2024-09-24
    天和理论报告库: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深海事业发展2024-11-25
    天和理论报告库:新兴技术应用影响社会创新的进展2024-07-17
    天和理论报告库: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治理之道)2024-09-09
    天和理论报告库:共话可持续交通美好未来——来自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的声音2024-10-08
  •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送到至cntianhe@sina.com
    CopyRight©2024 cntianh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和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