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崔耀鹏 河北省威县县委书记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部,是河北省惟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威县坚持发展每前进一步、改革就跟进一步,紧紧围绕破解农村土地闲置、城镇建设用地不足“两难”问题,持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土地供给管理,全力以赴做活土地文章,闯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聚焦沉睡的资源怎么办,农地入市让土地“动”起来。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用地普遍存在利用粗放、闲置浪费等现象,其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和显现。2023年以来,威县抢抓获批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机遇,摸索出一套规范顺畅的入市程序,全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一是明确入市制度规范。创新构建“1+6”配套制度体系,即1个试点管理《办法》,“使用权出让”“开发利用监管”等5个暂行规定文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意见,保障试点推进制度化、标准化。二是明确入市推进路径。按照“同权同价、同等入市”原则,科学制定群众表决、编制方案、逐级审查、公开出让等入市工作流程,形成了“14步63天”入市模式。三是明确入市地块条件。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群众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全县范围深入开展入市土地基础调查,将总面积1738亩的186个地块纳入入市储备库。四是明确入市收益分配。坚持兼顾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科学设置县财政、村集体收益分配比例,并明确收益主要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村集体经济壮大等。
聚焦有限的指标怎么用,破立并举让土地“活”起来。土地是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威县坚持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落脚点,大胆探索、挖潜破难,不断提升每一寸土地利用的“含金量”。一方面,坚持先立后破实施“空心村”治理扩增量。坚持把破解“城市发展缺空间、乡村宅基地多闲置”,以及“城市资本难下乡、乡村振兴缺资金”等矛盾作为重要课题,创新探索“政府委托授权、国企融资运作、指标增减置换”路径,强力推进“空心村”治理攻坚,实现县财政、乡财力、村收入壮大,以及群众增收、国企增利“五方受益”。另一方面,坚持破而后立推动企业化僵解困优存量。围绕破解用地需求增大与新增空间有限的矛盾,坚持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全面启动企业化僵解困行动,探索构建“委托经营、资产租赁、资本运营、整体收购”四种模式,累计盘活闲置建设用地1013.7亩,引进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等一批兴县立县的好项目,今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实现倍数级增长。同时,坚持“亩均论英雄”,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聚焦根本的底线怎么守,现代农业让土地“富”起来。守牢耕地红线,根本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路径就是通过“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赢得群众支持,引导群众形成自觉,切实筑牢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的防线。近年来,威县紧扣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到“寸土”生“寸金”,成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一是稳产保供守住粮袋。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力推进土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钥匙工程”,实施农民技术职称评审改革,每年培育种养加能手600人以上,并引进大龙网、地主网等农产品电商平台,北京健坤、大有润成等订单农业项目,实现“种粮有地、种粮有技、种粮有人、种粮有利”。二是结构调整鼓起钱袋。用足用活用好非基本农田,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县域形成“五个10万(奶牛、威梨、葡萄、饲草、瓜菜)”特色产业格局,以此为依托,持续深化“资产收益帮扶”改革,探索政银企村农“五位一体”利益联结新模式,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8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连年高速增长,脱贫人口收入持续保持“两个高于”。三是科技赋能充实脑袋。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深入开展“百校入威”工程,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并持续完善“威才十条”,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根力多生物科技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企业重点实验室,世界领先的木霉真菌项目落地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省A类,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