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和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24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研究成果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排名百强首位,今天为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系列报道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一个赋有科技感的“代名词”,且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也曾是著名的“电子一条街”,那里不仅成就了像联想这样的大企业走向世界,也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时间和科技的进步,现在这里已然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最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也是新发展、新理念的先行区。
一区十六园的诞生
1988 年 5 月10日,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诞生,这是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了10 余年的不断探索、开拓,当时的中关村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4000多家。在1999 年5 月,北京市、科技部联合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同年 6 月,国务院批复决定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一区五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以及原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区域范围内的北京电子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布局发展,以海淀园为主体和核心,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区。2000年6月,中关村科技园西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等两大重点建设工程破土动工。到如今,中关村已经发展为一区十六园: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
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关村示范区监测的规模(限额)以上重点企业实现总收入404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实现技术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2%,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28.7%。而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中也报告了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分园改革提升发展情况,报告显示,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目前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6万家、独角兽企业92家,2023年分园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
独角兽领跑
一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氛围密切相关,其中独角兽企业的多少是重要指标之一。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此类企业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的技术或产品,能够在市场中保持快速增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2024年4月,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报告显示,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居全球第二,北京以114家的数量优势位居全国首位,总估值5215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独角兽之城”,而其中的大多数位于中关村。
中关村独角兽以高新科技企业为主。从细分领域来看,人工智能行业领跑,拥有地平线、小马智行、百川智能等16家独角兽企业;其次为软件服务业,拥有百望云、天眼查、神策网络等独角兽;企业服务行业拥有探马、希瑞亚斯和慧算账等独角兽。统计显示,海淀区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已超3200亿美元,平均值为62.5亿美元。估值排名前五的独角兽企业分别是抖音、小马智行、作业帮、地平线和摩尔线程。
三城一区
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是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集聚了全市六成左右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且贡献出超高的GDP。
中关村科学城是“三城一区”的聚焦之城。集聚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成果和国际标准。定位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这一地位体现在中关村科学城与世界技术前沿同频共振,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方面,展现了其作为科技创新的领导地位。这里集聚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芯片、光通信、导航通信、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如百度、新浪、网易、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以及科大讯飞、瑞斯康达、广联达等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同时,这里拥有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和众多的国家科研院所,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通过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政策和环境,吸引和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关村科技园区多年来积极推动统筹一区多园的协同发展,融入“三城一区”建设等全市重大战略布局中,全面提升一区多园“高精尖”产业承接能力、协同发展能力、产业服务能力。一直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在强化基础研究、产业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它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还致力于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