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镇,位于江苏省泰兴市,“黄桥烧饼”闻名中国,但正是这样一个烧饼小镇,已成为全球提琴的生产重镇。这里目前集聚200多家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3万多名从业人员,其中提琴类96家、吉他类12家、钢琴及其他乐器类6家,弓杆、琴头、拉板等配套类企业100余家,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余万把,占中国提琴总产量的70%,同时也拿下世界4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的“提琴之乡”。
2010年,泰兴市调整行政区划,黄桥、溪桥、刘陈三镇合并,设立新的黄桥镇,提琴由此成为黄桥镇的一张名片。如今,黄桥拥有完整的提琴产业链,一把小提琴上的所有材料都能在黄桥找到。2023年,全镇乐器产业完成产值37.9亿元,销售收入33.4亿元,实现利税3.7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黄桥小提琴每年出口销量达72万把。
20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提琴厂,几个在上海造琴的黄桥人也回家乡办了一个提琴配件厂,李书正是当时的一名学徒工。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70年代初他造出了黄桥的第一把小提琴。再到后来,李书创办了当地最大的提琴制造厂——凤灵乐器集团,国内外提琴市场上颇具盛名的“凤灵”品牌由此诞生。
凤灵乐器的壮大发展,带出一批敢闯敢做的“李书”。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一批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纷纷走出凤灵各自创业。黄桥镇从无到有创出了一个特色产业。从2000年开始,凤灵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小提琴生产企业并延续至今。2005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授予黄桥镇“中国提琴之乡”称号。2007年,这里以提琴为主导的乐器产业成为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2009年,黄桥镇升格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乐器产业的发展也助推着当地旅游业的提升,现如今乐器文化旅游与古镇、红色、生态休闲旅游融合互动,形成了黄桥旅游业的四大板块。
就制造工艺而言,提琴是非常复杂的乐器。小提琴的制作需要197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会影响音色上限。中高档小提琴的纯手工制作更需要严格的制作工艺和标准。一个好的原材料,需要自然风干10年或50年以上,这样的木料在制作小提琴的时候,才不易变形,并且能更好地传递音色,如此制作出来的琴质量也会很好。普通的小提琴制作,也需要经过风干三年的木头,再进烘房烘干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将其剖开,加工成木板,而将加工后的木板制作成小提琴,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够了。
为提升乐器企业竞争力,当地政府从科技、人才、品牌创建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定期组织乐器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展销会和博览会,不断拓宽乐器销售渠道,同时大力推广音乐教育,让提琴不仅充实了百姓的“钱袋子”,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黄桥的小学和初中校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演奏一门乐器,他们在学音乐过程中培养爱好、陶冶情操,其中不少学生后来也会走上专业的音乐道路,到国内外知名音乐学府深造学习。走在黄桥的大街小巷,时常可以听到清脆悦耳的小提琴声。在黄桥,老一代制琴,新生代接力传承,这已经是一条产业的发展新路。
浓厚的音乐氛围吸引了国内外大量音乐家、乐团及演奏爱好者齐聚于黄桥镇,以乐会友。每年的6月21日是“国际乐器演奏日”,这项活动起源于法国,目前已遍及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国际化、公益化、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盛事。中国“国际乐器演奏日”的主会场就在黄桥,自2017年起,已经连续在此举办7届,每到这时,喜欢音乐的黄桥人操起各式各样的乐器,在古镇、在闹市、在湖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乐手一道,尽情演奏。2023年,黄桥镇还被定为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主会场永久举办地。
黄桥正努力成为一座“音乐之城”,在饭店、在公园、在街头,常有人拿起提琴、吉他露上一手,路过之人,都会不由自主与其合唱一句。作为中国的提琴之乡,做乐器与使用乐器已经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