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和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24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研究成果中,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名百强第九位,今天为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系列报道之九——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简称杭州高新区;滨江区成立于1996年;2002年,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整建制合二为一,成立杭州高新区(滨江),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杭州高新区(滨江)行政区划面积7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3万人。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7.9亿元、增长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增长5.0%;实现财政总收入462.5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1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05元、增长5.6%。
杭州高新区(滨江)的产业结构以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在数字经济方面,滨江区的产业结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全链条。这包括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电子商务运用到网络运营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和网络安全等环节。该区域汇聚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等世界知名的数字企业,推动了区域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滨江区着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智慧健康、高端医疗器械、医疗装备和创新药为主导方向。该区域吸引了赛诺菲、启明医疗、泰格医药等优质企业,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此外,滨江区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全球安防看杭州,杭州安防看滨江
杭州市数字安防集群已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得益于滨江数字安防产业的一路高歌猛进。多年来,依托于数字安防产业的发展,滨江在物联网领域,形成了完整业务体系和庞大的产业集群,也为杭州加快“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产业能级跃升奠定了基础。作为杭州打造世界领先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的牵引性工程,“中国视谷”以滨江区为核心区,按照“中国视谷”建设计划,到2027年总体规模突破万亿元,培育千亿级企业2家,打造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成为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国际零磁科学谷,世界唯一“零磁”空间
极弱磁大设施全名为“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弱磁大设施西翼项目及浦沿公交停保基地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2026年底建设完成大设施主体建筑,到2030年,大设施工艺系统集成联合调试完成。这意味着,根据国际零磁科学谷“2年拉开框架,3年基本成形,5年初显规模,9年总体建成”的建设时序目标(简称“‘2359’建设时序”),启动建设不到2年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已经全面拉开框架。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唯一、性能最强、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
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在2023年5月,“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正式落地杭州高新区(滨江)。“极弱磁”,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是特指因为磁场太弱很难测量到或者无法感知到的磁场。极弱磁场大设施在建的高性能、大空间的“零磁”空间,就是为了创造极限弱磁环境,提供极限测量手段。这将推进我们的零磁科学从“0”到“1”的原创研究,也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使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而在面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方面,灵敏度不断提高的原子磁强计和基于极弱磁测量变革性技术的高端心脑磁成像装置,将助力心梗、脑梗等重大心脑疾病的研究和诊疗。
在国际零磁科学谷之外,杭州高新区(滨江)还提出建设“中国数谷”,形成“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集聚地、数据要素服务生态样板区、应用场景示范区和要素治理创新引领区。目前,依托国家“芯火”双创平台、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杭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杭州高新区(滨江)正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算力等技术支持。
相信在未来,不论是国际零磁科学谷,还是“中国数谷”,都是产业能级向高攀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地区的发展。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已全面拉开“一园三谷五镇”产业框架,通过建设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园,“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以及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意小镇、数字健康小镇、智能供给小镇五镇,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中,为杭州乃至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