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市的源潭镇,被誉为“中国刷业之都”,这里的制刷小手艺,已做成百亿“大产业”。源潭制刷产业涉及的产品类型从各种家庭清洁的软毛刷到光伏面板专用的清洁刷等上千个品种一应俱全,当地工业刷占国内市场份额70%,环卫刷占国内市场份额90%,民用刷占国内市场份额30%,2023年,源潭刷业产值超过100亿元,这也带动了全镇一半以上的人口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目前,源潭镇有制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0家。这里是国内刷业规模最大的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源潭镇的刷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还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以来,源潭镇刷业跨境电商出口年均增长43%,目前已经突破1亿美元。这一把把小刷子不仅在国内市场刷出了百亿产值,还让源潭镇成为全球刷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潜山制刷的特色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且主要聚集于源潭镇。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为了寻求致富路径,不少村民选择走出潜山,向外售卖各类刷子,他们因为背包兜售自己制作的刷子,也被称为“背包客”。然而就是这些走南闯北的“背包客”,在贸易中也逐渐发现有更大利润空间的新产品——工业刷。
最开始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部分厂家的产品需求,希望可以制作与他们生产线配套的刷子。之后慢慢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尤其是后来中外合资企业的不断涌现,使得流水线生产模式成为主流,而与之配套的工业刷需求逐渐增大。据了解,当时国内工业刷主要靠进口,价格昂贵。源潭人将制刷工艺加以改造,很快生产出符合工厂生产所需的工业刷,又凭借价格优势,源潭刷业不断做大,走向全国。
随着刷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型号的刷子需求也随之扩大,带动当地制刷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小镇上,制刷作坊遍地开花,这也为小镇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源潭制刷从最初养家糊口的“小手艺”,变成了引领小镇发展的大产业。
制作刷子的原理也很简单,几束纤维,一块板子,固定在一起,一把刷子就成了。纤维的材质、疏密,板子的材质、长短、形状,却变换出千万种形式。其中除了牙刷之外,从床上的扫床刷、清理卫生间死角的缝隙刷、装修的油漆刷,到环卫车上的环卫刷、商场里扶梯两侧的毛刷,乃至工厂里涉及抛光的刷子,都能够在源潭镇找到。
源潭镇“小刷子”的产业规模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转变。2010年到2023年,制刷市场主体从200余家增至5000余家、增长了24倍,产值从11亿元增至100多亿元、增长了近9倍。特别是2017年后,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源潭刷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仅4年时间产值就从50多亿元增长到100多亿元,连跨5个10亿元台阶。而刷子的产品类型也从少到多。由当初只生产油漆刷单一品种,到后来涵盖环卫刷、工业刷、民用刷三大类别,形成“千个产品、万种型号”,长期为中国商飞、华为、京东方、阳光电源、三星等知名企业提供配套。产业层次实现了由低到高的提升。由初期的油漆刷、洗衣刷等低端产品,发展到生产高端刷丝、液晶显示屏滚刷等中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广泛运用于隧道盾构机、远洋舰艇、大飞机等“国之重器”上。
未来,源潭镇的“小刷子”产业发展前景依然光明,数据显示,2023年,潜山市源潭镇的刷业营业收入近90亿元,出口创汇6673万美元。这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琳琅满目的刷子,由刷子衍生出的原材料生产、刷产品加工、研发、销售、信息、物流等行业所组成的产业体系正在这个刷业小镇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