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 首页

  • 研究所介绍 研究所介绍研究所动态研究所领导研究所架构

  • 城市资讯 头条推荐地市资讯县市区资讯乡镇街道资讯图片新闻

  • 天和经济研究所大讲堂 大讲堂介绍精彩内容视频回放

  • 课题研究 研究领域指数排名研究成果

  • 会议活动 活动预告活动回顾品牌推广

  • 宣传推介 招商服务招商动态招商项目库企业推介

  • 天和数据库 理论报告库案例库数据库

    注册
      
      忘记密码
  • 天和数据库
  • 数据库案例库理论报告库
  •   位置:首页 > 天和数据库 > 理论报告库
  •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目标制定与原则遵循

     信息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戴宏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5年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高频词。城市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一方面,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另一方面,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创新目标:“六定”

      城市创新及发展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是,必须切实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扬长避短、突出优势的原则来进行。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要素禀赋、产业水平等来决定在什么领域加大创新,这也成为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一个衡量因素。以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深圳、无锡等地取得成功,有些城市却遭遇“滑铁卢”,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在龙头企业、配套产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具体而言,城市制定创新发展目标的步骤可以归纳为“六定”,即定地位(确定本地处于经济发展的哪个阶段)、定目标(确定本区域发展的地位和目标)、定功能(确定本地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定优势(明确本地的要素及产业优势)、定特色(找准本地特色资源及产业)、定结构(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最根本的标准还是要根据本地实际来制定创新目标和规划,否则,制定出来的规划可能说对于城市创新发展毫无意义,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产业升级:“六性”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不断将现实中低级、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向更高级、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在城市经济中,如果能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和本地经济的优势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并加以重点扶持和培育,该产业会极大地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反之则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城市的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应遵循以下标准:

      一是需求性。即该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符合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市场需求是决定和影响产业产生、发展和衰退的根本性因素,没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产品销路不广,就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这就要求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注重产业的市场需求,不但要有现实需求,还要有较大的长期需求和潜在需求。比如,如果某市现在仍把家用缝纫机作为主导产业,明显与居民现时需求不相适应,该产业的发展前景也不会乐观。

      二是先进性。即符合科技创新的趋势,能够得到技术进步的支持。产业升级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支持。如果没有密切相关的行业技术进步,就没有可能推出新的产品、改进新的工艺、衍生新的业态。因此选择主导产业也应当密集关注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及时吸取先进技术改进本产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才能占领行业前沿阵地和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应当抓住新技术出台的机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及时以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关联性。即产业关联度高,对相关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一个产业能否成为主导产业,除了考量其市场前景如何之外,还要考量其对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曾指出,在经济活动中,有两种效应对一个产业的产生、发展起到了诱导作用:一是后向联系效应,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通过国内生产,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也就是一个产业部门的产生可以通过其投入供应而衍生需求,从而导致作为其原材料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二是前向联系效应,即“任何在性质上并非唯一满足最终需求的活动,将导致利用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的投入的意图”,也就是通过对其产品的利用会导致产生一系列新生部门、产业。赫希曼认为,“缺乏相互依存的联系,是不发达国家经济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因此,应合理选择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带动当地上、下游产业发展。

      四是重要性,即在城市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有较强的影响和发展潜力。作为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它要具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要有足够的能量与扩充力量,该能量释放足以带动和影响其它产业并起到强正相关作用。也就是说,一个产业能不能成为主导产业,必须在GDP中达到一定比重,才能对当地经济增长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

      五是优势性,即能够充分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由于各地区在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别,经济基础和产业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在选择、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时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突出优势,以比较成本的高低作为确定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准,并根据本地比较优势的变化来不断调整主导产业。

      六是社会性,即就业效果好,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中,既面临着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入的压力,还存在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城镇劳动力的安置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产业就业机会的大小,应当是各地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就业一方面是经济问题,同时还是社会问题。因此在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中,必须对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水平给予充分重视,不能盲目地超前布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时期内,劳动力资源丰富仍将是我国大多数市县的基本优势,在主导产业选择上也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根据以上分析,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一个主导产业的制定如果不能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并发挥其比较优势,那就不能说是客观的和实事求是的,也就不可能起到带动相关产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无论哪一个产业或行业,只有充分发挥本地特色,才能有优势、有活力、有市场。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找准优势,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创出品牌,以特色开拓市场、搞活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使特色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基本增长点。在国内某些产业如光伏、新能源已出现不同程度趋同的形势下,各地应避免在已形成过度竞争的行业上进行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应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另辟蹊径,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其他地方没有基础和优势的行业和产品,在扩大投资、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时突出本地特色,从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几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城市真正具有优势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城市发展:“六拼”

      一是拼天时更拼地利。人们常说,做事成功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里的“天时”就是指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的相关政策。风投圈子里有句话叫做“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个风口也是指天时。也就是说,各地发展经济、进行创新要考虑国家政策的影响,如果能乘国家支持某个行业发展之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必会事半功倍。但绝对不能盲目跟风,因为地方政府的领导者们除了要“仰望星空”,还需要脚踏实地;除了想到当地“想干什么”,还要考虑“能干什么”,细细考量脚下这片承载了千万百姓生存和发展希望的土地,更适合干什么。

      二是拼高度更拼特色。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发展新兴产业题中应有之义,但并非唯一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是立足自身优势,拼出自己的产业特色,才能形成较强竞争力。

      三是拼投资更拼优势。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或政策支持中只对于投资多、规模大的大项目、大企业感兴趣,而忽略了中小企业在地区产业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实际上,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一批竞争力强、市场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与发展中同样会脱颖而出。

      四是拼科技更拼市场。科技对于产业竞争力固然重要,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不应盲目比拼产业发展中科技含量的高低,而更看是否适应市场需求,能否占领市场。

      五是拼规模更拼人才。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极大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但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期的培育和各方面的积累,尤其需要关键人才的推动。这里的人才,不仅是技术人才,运营管理、广告策划、公关谈判等方面的人才也很重要。因此城市培育更好的营商环境、宜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非常重要。

      六是拼管理更拼服务。科技创新及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调节与管理,更需要政府以优良的服务去“筑巢引凤”,鼓励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这不仅包括优良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网络等硬件设施,还包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高效的服务体系、优良的市场环境等。

    来源:光明理论

    上一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
    下一条: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文章
    天和理论报告库: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2024-12-31
    天和理论报告库: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2024-12-20
    天和理论报告库:何艳玲 |人民理论研究论纲2024-08-30
    天和理论报告库|代志新等:税收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2024-11-27
    太原市迎泽区委书记李慧:千年府城 向“新”而行2024-06-24
    天和理论报告库:县域冠军产业是怎样炼成的?2024-08-27
    天和理论报告库:甘肃构建理论大宣讲工作格局现状的调查及对策建议2024-09-30
    天和理论报告库:广东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对策2024-06-24
    天和理论报告库:产业链链主支撑产业链安全的理论逻辑与模式选择2024-09-26
    天和理论报告库:“五策联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12-12
    天和理论报告库: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2024-09-24
    天和理论报告库: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深海事业发展2024-11-25
    天和理论报告库:新兴技术应用影响社会创新的进展2024-07-17
    天和理论报告库: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治理之道)2024-09-09
    天和理论报告库:共话可持续交通美好未来——来自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的声音2024-10-08
  •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送到至cntianhe@sina.com
    CopyRight©2024 cntianh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和经济研究所 版权所有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