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花生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象征财丁两旺、繁荣昌盛。如果你问哪里的花生最好吃?那必定是正阳花生!正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占地面积1903平方公里,花生常年种植面积160万亩以上,产量50万吨,1997年以来连续26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有“中国花生之都”、“花生美食之乡”、“一县一业”典型示范县、“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等美誉,“正阳花生”是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花生品牌价值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320亿元。2018年12月,正阳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正阳县年均降雨量900多毫米,年平均气温十几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花生生长。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表层土壤较轻,易耕作,保肥保水能力强,发苗较好,耐干旱,有机质含量0.6%~2.2%,土壤pH值6.3~7.8,近于中性,种出的花生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17种氨基酸和硒元素,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正阳花生全部采取起垄种植技术,一果两粒、珍珠豆型,香、酥、细、脆、甜,入口飘香,被誉为长寿果、植物肉。
几十年前,正阳花生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白沙1016,红花1号等,这些品种年代久远,老化退化严重,品质一般,单产只有200多斤。为加强花生开发种植,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花生首席科学家张新友院士团队培育的优质高产抗病高油花生品种,全县种植“远杂系列”“豫花22”等花生品种100多万亩,“豫花37号”“豫花65”等高油酸花生品种30多万亩,良种率达到100%。自从引进张新友院士的远杂9102等新品种后,正阳的花生种植发生了质的飞跃,产量大幅度提升,目前远杂9102品种是当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品种。近年来,正阳还积极与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与中国工程院李培武院士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团队等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5个,与2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花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完成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73项。正阳还成立农投公司、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社、花生机械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花生产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全方位团队化服务花生产业发展,整合了优势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创新起垄种植、测土配方施肥、宽幅高垄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建设花生生产可追溯体系,探索“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获、统一回收”模式。
正阳围绕花生产业,采取“吃干榨净”的战略,拓展产业链,培育多种产业业态,正阳县精准匹配优势资源,鼓励链主企业投资花生精深加工业和电商产业,尤其是君乐宝、鲁花这些具有规模的链主企业相继落户,培育出花生天地、八个人电子商务等本地花生精深加工企业32家、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园区3个,撬动了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2017年正阳县政府就与鲁花集团正式签约,鲁花集团花生油加工项目落户正阳县,并于当年3月份建成投产。该项目以花生油为主导,年产能15万吨,其中花生油10万吨、重点生产鲁花高油酸花生食用油,生产其他食用油5万吨。正阳鲁花10万吨浓香花生油项目,一年可消耗花生35万吨,相当于120万亩的花生产量,能满足数百人的就业机会,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既稳定了全县花生种植面积,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正阳大力发展推行“互联网+花生”模式,不断创新方法,完善销售渠道。2012年的时候正阳县还没有一家农村电商,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了乡乡均有“一村一店”的“互联网+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正阳县围绕花生产业与农村电商,做好互联网营销文章,已经发展电商网点400多个,乡镇均设有分中心,在农村设置服务站,以花生系列产品为依托,实现农村与大市场的紧密结合。同时,正阳县充分利用“全国花生价格信息网”,组建正阳县花生产业信息发布和销售平台,定向对全县农村发布价格信息,打通信息渠道,促进农村花生产业信息与电商平台对接,实现农户增收致富。
正阳县正聚力争取3年至5年,打造围绕花生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花生行业的“正阳样板”,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正阳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500亿元的目标。花生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让正阳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也孕育了厚重的花生文化,正阳县连续举办花生文化节,建设花生特色小镇、花生文化展览展示中心等文旅项目,花生产业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蝶变,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