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玩雪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委书记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金平区作为广东省汕头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也存在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对此,必须深入实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持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平实践走深走实。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金平区既有城市社区,也有工业园区和涉农片区,涉农片区发展短板比较明显。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发挥基础优势,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逐步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城乡融合新格局。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发展之路,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倍增计划,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工改工”步伐,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农贸市场集群,支持各涉农街道发展特色农业、文旅产业,通过产业振兴带动涉农片区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在城乡发展规划上加强统筹,做好涉农片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农房管控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用好人居环境智慧系统,探索推行“线内管理,线外清理”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四小园”和美丽庭院。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支撑。当前,金平区产业结构层次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不明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高质量发展原则,在夯实县域产业基础的前提下,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的层级递升。要紧抓产业升级,找准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工业企业倍增培育计划,做大做强绿色印刷包装、智能装备、新材料、大健康四大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金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通过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升级,全力推动汕头科学城规划建设,发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与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院所的常态化合作,推动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院校支撑”的产业创新格局。要依托涉农片区的特色资源,发展更多“农业+”新业态,融合餐饮、观光、文旅等全链条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西片区交通路网的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和涉农片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工业园区、涉农片区与城市社区的互联互通。强化公共事业统筹,推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向涉农片区拓展,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提升城市品质作为重要载体。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粤东城际铁路征地拆迁工作和牛田洋快速通道、金砂西路西延、金凤西路三期建设,提升西片区城市路网建设水平。有序推进城区更新改造,加快乌桥岛征收拆迁,进一步完善光华安置区配套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浮东村整村改造项目。要深入挖掘城区历史文化底蕴,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精细化基层治理作为重要抓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聚力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围绕新型城镇化新要求,主动谋划、创新实干,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新路子,加快打造具有金平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要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持续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及“1+2+3+N”区域党建共建等工作机制,依托全区“1+12+183+672”的四级网格化工作格局,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基层治理水平。要坚持现代化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打造智能化治理平台,不断提升数字城管、智慧城管水平。要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做好低保户、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福利保障和救助工作,关爱“一老一小”,夯实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提质升级,深入实施“呼援通”“长者食堂”等居家养老服务,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夜间门诊”,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推行综治中心下沉社区网格巡回现场办公社会治理模式。要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在市容市貌、设施维护、街区整治、生态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让群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